跻身全国首批试点 强镇扩权改革深入 十年砥砺,“盛泽实力”领跑千强
2022-08-24 09:59: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2012年1月,作为全国首批“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5个试点镇之一,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强镇扩权”改革正式启动。

十年砥砺,筑梦前行。如今,盛泽镇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千强镇第一方阵,“时尚之都 美丽盛泽”的愿景正在快速变成现实模样。

700多项权限,

“放得下”都能“接得住”

7月21日上午,留余熟食店的代理人徐女士从盛泽镇行政服务局“一业一证”专窗领到行业综合许可证时激动又开心。“真是太方便了!我知道开办熟食店涉及多张行业许可证,以前要在不同窗口办理多张证照,现在只要填写一张表单、递交一套材料、走一个流程就行了,而且还是全镇第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后续只要在店里进行公示,就可以开店营业啦。”

少跑腿、快办事,得益于盛泽镇发达镇改革的深入推进。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和上级政府关于探索“一业一证”改革部署,盛泽镇行政服务局结合实际,分类整合市场准入领域涉及两个及以上许可凭证的行业,首批选取10个与群众生活密切、发生频次高、审批环节多的行业进行试点,设立“一业一证”专窗,集成服务。实行“一业一证”改革后,申请人填写信息平均减少40%,提交材料减少50%,办理时长缩短70%。

从首批承接吴江20多个职能部门的120项行政审批、许可等权限,到去年新承接31项行政审批职能,盛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启动至今,已分七批共承接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27项,同时承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事项765项、涉及11个职能部门。

“从实际情况看,盛泽当时确实存在‘小马拉大车’现象。”业内人士说,作为经济发达镇,盛泽部分行政事项已超过吴江区的一半,但每个站所、分局只有几个人,管理权限、人员配备、技术能力与工作量和实际需要不相匹配。同时,盛泽正处在新一轮发展的前夜,东纺城年销售超过千亿元,传统工业亟待转型升级,包括行政体制改革在内的改革无疑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盛泽镇改革试点主要包括创新管理体制、扩大管理权限、强化公共服务、增加发展活力四个方面。为了顺应新的改革形势,接住下放的权限,盛泽镇以“红色绸都”党建为引领,开始了一场“强镇”的行政体制改革的探索之旅。改革试点启动之初,从自身镇情出发,创新设立8个“后台”机构+综合执法局、行政服务局2个“前台”机构的新型架构,将24个镇级机构整合精简为10个内设机构,承接吴江区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编制公布权责清单,推进打造“便民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管理服务一中心、镇村治理一张网”。

“1+4”模式,

探索试点蹄疾步稳

盛泽的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没有现成路径可循,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在探索中前行,在试点中总结完善,十年来,盛泽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构建一个中心、一支队伍、一个窗口、一个网格的党建引领“1+4”基层治理模式,推动改革不断深入,初步实现了管理扁平高效、机制运行灵活的改革目标。

2021年以来,盛泽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实施“三领三创”战略,推进“22313”工程,以“红色绸都”书记项目为统领,探索开展人事制度规范管理专项行动,“一线大练兵”和“轮岗大交流”,打造“红色蜂巢”党建阵地版图格局等,实现党建引领社会基层治理全面升级。比如,打破壁垒,建立镇机关事业、村(社区)、镇属企业人员流动和多岗锻炼机制,统筹使用好干部资源,充分激发每个人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担当意识。

利用数字技术,为推动发达镇改革不断深入赋能助力。盛泽镇建立并不断完善基层治理格局,整合全镇各系统数据,接入11804路视频监控以及1527路传感器,同时接入12345联动、政务、城管、环保等19个应用系统,夯实多元化的数字治理基础。针对突发疫情,通过货车GPS管理系统,结合苏货通数据,筛选中高风险地区返盛车辆,对没有一日一采的货车驾驶员通过电话等要求应采尽采,从而降低了外来疫情风险。目前,该镇正加快集成智慧中心建设,对外作为窗口,对内作为联结2个“前台”和8个“后台”的轴承,该中心有望成为盛泽智慧管理的大脑。

面对越来越多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权限的下放,盛泽镇从“接好权”出发,依托“互联网+”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审批部门“事前把关”,执法部门“事后查处”,监管部门强化“前后联动”,逐步构建“大综合”行政执法格局。综合执法实行区域性分片管辖改革,构建起“局管队、队管组、组管片”的三级监管执法体系。为有效提高执法能力,一方面多途径持续提升队伍执法素养,同时主动借助外力,加强与市、区业务部门和相关专业机构的联系,认真落实“律师驻队”等制度,切实履行“双随机一公开”“两法衔接”等机制,有效预防执法风险。

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部进驻行政服务局大厅,一窗式集成服务,是盛泽镇推进发达镇改革、创新政务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盛泽镇已推出“企业自主更新一件事”等26个一件事套餐,发布“六办”清单涉及439项服务事项。对重点产业项目和民生工程的审批,专门制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模拟审批、容缺受理等十余项审批制度,确保服务高效。同时,按照三个标准化要求加快推进“1+38”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下沉村(社)113项公共服务类事项,实现80%公共服务事项就近可办,优化17台政务自助一体机布局,基本形成“15分钟基层公共服务圈”。

目前,该镇正在加快打通“前后台”业务的系统开发,通过行政服务局系统流转给综合执法局或建设局等职能部门,及时掌握信息实施监管,并将监管情况机制反馈给行政服务局,形成闭环,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部门的协同性。这个新系统9月有望上线运行。

盛泽的发达镇改革一直在路上。如今,包括行政服务跨省通办、家门口便民中心建设、刷脸办、全科社工AB岗等便民举措都在推进或完善之中。

强镇扩权,

一项改革多重效应

扩权为的是强镇。历经十年改革发展,盛泽经济社会面貌一新,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一组数据见证变化,2012年,全镇实现GDP302.5亿元;到了2021年,全镇实现GDP增至474.43亿元,年均增长率5.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银行存款等重要指标稳步增长。2012年,东方丝绸市场交易额945.18亿元,自2013年首度跨越千亿元大关后,连续9年超千亿,去年达到1410亿元。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级丝绸星火密集区”“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中国丝绸名镇”“中国纺织名镇”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

盛泽镇发达镇改革动手早、力度大、效果好。多位人士表示,“尽管从盛泽到吴江交通非常方便,但无论办厂开店,还是办理一些个人事项,如果两头跑耗时费力,现在绝大多数事项在镇里就能办完,而且基本一次就能办好,我们拍手叫好。”

盛泽发达镇改革的不断推进,得益最多、感受最深的还是老百姓。大家明显感到,手里的钱越来越多了,办事越来越方便了。

钱先生是盐城人,对强镇扩权改革给盛泽带来的变化感受深刻。“十几年前刚来吴江工作,单转个户口就很麻烦。我在单位上班,派出所也是双休日休息,只能请假。为补材料,盐城、吴江两地来回跑了好几趟,当时还只能乘坐长途汽车,前后花了两个多月。”现在,他调到盛泽工作,办理户口这类事务,根本无需旅途劳顿,基本做到实时办结。

统计表明,2012年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26元,去年已增加到52262元。

政府财力的增加,也为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建设提供了坚强支撑。2021年至今,投资5.2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4所(坛丘小学、坛丘幼儿园、盛泽新城实验小学、盛泽新城实验幼儿园),新增学位2895个。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所,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人数覆盖率达92%以上。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2021年共发放各类补贴5657万元。“慈善助学”“大病救助”“危房改造”等项目支出金额668万元。优化社会养老服务供给,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全镇60周岁以上老人办理尊老卡,完成尊老金扩面发放。开展多彩文化惠民活动,举办文体旅活动300多场次,惠及群众约300万人次。 策划 庾康 王君 陈灵

撰稿 沈宇 周阳

标签:
责编:尤颖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传媒智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传媒智库及其子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