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综保区:“链”接世界,打造开放型经济“最美窗口”
2022-08-04 08:14: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从一颗螺丝钉到一台笔记本电脑,从一粒咖啡豆到一杯咖啡,在昆山综合保税区,这块占地面积5.86平方公里的区域致力于讲述这样的产业链故事。

她的身上,有着诸多“第一”的标签:中国大陆第一家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第一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落地全球维修业务国内“第一票”……

她的发展,可以视作开发区乃至昆山的缩影:台资第一高地在此铸就,见证了昆山开放型经济的腾飞;昆山电子信息产业在这里铿锵起步,为如今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集群奠定坚实基础;布局千亿级咖啡产业链,在高端消费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凭借着优厚政策、极致服务、勇敢创新,综保区蝶变为昆山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成为当地塑造新产业格局的有力抓手。站在昆山开发区国批30周年的新起点上,我们有理由期待,这扇对外开放的窗口将越来越精彩。

缘起: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设立出口加工区的想法源于台商吴礼淦的一句话。这位最早到昆山投资的台商无意中抱怨:昆山什么都好,就是报关速度太慢,要是能有一个工业园就好了。为了弄清楚出口加工区的原委,时任昆山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宣炳龙带队赴台学习考察,推动昆山开发区走上了申报之路。

当时大陆还未有过出口加工区的概念。1997年春天,国务院特区办相关负责人到昆山考察,听取了创办出口加工区这一设想,研究后汇报给了国务院相关领导。很快,领导批示,要求海关总署和特区办拿出方案。此后,国务院发文批复,要求税收、海关等八个相关部委进行会商。本以为事情要就此迎来曙光,但就在这个关键档口,中央机构改革撤销了特区办,没有机构出面组织会商,事情照理来说也没了下文。

敢为人先的昆山人决定自己主动争取。一年多的时间,昆山开发区的干部们84次赴京,申请材料写了几麻袋,凭借着锲而不舍的努力,成功拿到八部委的会签,并在海关总署的帮助下,将报告递交给了国务院。终于,2000年4月27日,国务院下达批文:建立15个出口加工区,为全国首批试点,昆山名列其中,也是唯一的县级市。同年10月8日,昆山出口加工区正式投入运行,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她的创立不仅促成了昆山产业从“有”到“高”的转变,也为中国加工贸易经济蓬勃发展添了一把“旺火”。

初创:沪宁线堵车,全球IT“打喷嚏”

出口加工区的封关运作,使昆山进一步走向广袤世界。循着台商“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办厂期望,出口加工区被设立在紧靠沪宁高速公路的昆山出入口,与陆路口岸通关点连成一体。

全长6公里的围网隔离设施、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一应俱全的监管仓库及保税仓库……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让刚成立的出口加工区迅速成为台商眼中的“香饽饽”,当年底就进驻企业16家,投资总额8.1亿美元。

建好基础设施,更要有贴心服务。出口加工区创新管理手段,主管海关实现与口岸海关、区内企业的计算机联网,大大提升数据传输效率;推出“5+2”“白+黑”等一系列服务制度,企业从拿到订单到通关出货仅需三四天时间,实现“快进出”“零库存”,显著降低运营成本。

2000年9月4日,出口加工区生产出江苏省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乘势而上的昆山开发区又提出“围绕产业链招商”的目标,让一台笔记本拆开后的所有零件都能在开发区找到对应企业。仁宝、纬创、戴尔、惠普等电子信息领域行业巨头纷纷抢滩登陆,“沪宁线上堵一堵,全球IT产业打喷嚏”一度成为当时的流行语。

铿锵起步的出口加工区,发展速度之快出人意料。“我们在申办时,曾豪言说三年内达到10亿美元的进出口。结果成立当年就一下子进来了8亿多美元的项目,到2002年更是实现28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超额兑现当年的承诺。”回忆起往事,宣炳龙激动不已。

发展一日千里,出口加工区能级不断跃升。200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昆山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和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试点,成为全国首批拓展功能的七个出口加工区之一。至此,昆山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链条,奠定了未来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基础。

转型:从“两头在外”到“能进能出”

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面对锐减的外销订单,昆山出口加工区多年来享有的“政策红利”,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变成一种“制度藩篱”。昆山开发区决策层立即作出决定:转型。

2009年12月,昆山出口加工区成功转型为综合保税区;次年6月30日,昆山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挂牌运行。这一变,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名称之变,而是从单纯的加工贸易转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内涵之变。昆山综保区持续探索,不断拓展政策功能、革新配套管理制度,让政策真正惠及区内企业。

拥抱“两个市场”,一般纳税人试点助推企业“内外兼修”。“No 07734952 开票日期:2016年11月1日”,走进昆山扬皓光电有限公司展览室,一张增值税发票被作为展品挂在墙上,十分显眼。“从那一刻起,我们综保区内工厂有了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身份,内采内销将与区外工厂一样享受‘营改增’红利。”公司总经理王锦坤对此记忆犹新。

拓展国际业务,“全球制造”转向“全球服务”。2019年1月18日,全国首票综合保税区全球维修的货物,从旭达电脑(昆山)有限公司开出。在此之前,产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品,无法进入综保区维修;这项试点改革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生产的产品,都可以入区维修,昆山综保区“修全球、发全球”的梦想从此实现。

无论“内外兼修”,还是“全球服务”,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昆山综保区驶上转型升级快车道,实现了从“两头在外”到“能进能出”的根本转变。从本质上来看,这是一条从追求规模、速度转向追求质量、效益的“进击之路”,更是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昆山人凭借敢闯敢试的精神一次次创造历史。

突破:赋予综保区新的时代使命

迈入新征程,昆山综保区这一对外开放重要载体,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面对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稳外贸’这项工作责任更重、难度更大。”昆山综保区管理局副局长邵志强表示,综保区会继续将外贸保稳提质放在突出位置,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优化通关流程,助力外贸企业纾难解困,全力推动昆山外贸蓄力发展。同时,抢抓新型产业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墙内墙外都开花”,持续增创竞争新优势。

数字赋能,智慧综保区通关更迅速——

昆山海关智能指挥中心内,一块高清大屏实时显示着整个综保区内的各项“风吹草动”。昆山海关关长杨芳明介绍,通过探索建设综保区智慧管理平台,将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智慧海关的治理内涵集成融合。一系列数字化应用加持,让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变得透明快捷,出关效率不断提高,昆山综保区正变得更加“智慧”。

发力新产业,布局千亿级咖啡产业链——

踏入昆山综保区二楼大厅,浓郁的咖啡香味扑面而来。“申办食品经营许可证等手续,当天去当天就能办完。原材料从海关进来,相比其他地方,速度快很多。”诺丁顿咖啡总经理唐旭凯对“昆山速度”赞不绝口。目前,昆山综保区已拥有瑞幸、亿政、诺丁顿等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咖啡项目,未来将打造亚太咖啡生豆物流分拨中心、平台交易中心、研发制造中心、品牌销售中心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多点突进,“五大中心”建设叠加多项改革——

昆山是江苏唯一获批“全国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地区,被赋予为全省乃至全国探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任。当前,昆山综保区正结合自身优势,通过打造大宗商品交易、智能装备销售服务、电子产品分拨、新兴技术转移、特色商品展示五大中心,进一步助力昆山开发区稳住外贸基本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雷霆 陈诚

聚焦昆山开发区国批30周年系列之六

标签:
责编:尤颖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传媒智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传媒智库及其子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