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 社会管理 > 正文

“网红村”被摘牌后仍在直播 低俗之风为何刹不住

来源:半月谈  作者:  2021-01-27 09:05:00
近日,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宁潭镇一个村庄竖起一块“网红村”的牌子,大量人员在村庄进行低俗、恶搞直播,被当地政府摘牌,相关人员被约谈,引发舆论关注。

  近日,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宁潭镇一个村庄竖起一块“网红村”的牌子,大量人员在村庄进行低俗、恶搞直播,被当地政府摘牌,相关人员被约谈,引发舆论关注。

  记者在短视频平台搜索发现,一个自称来自该“网红村”的博主发布的视频中,多位村民正在做直播,这些村民身穿大红色西装、病号服,有的戴着绿帽子,有的人的头发一半是黑色,另一半则被染成黄色、红色,语言低俗。部分村民甚至在地上打滚,或者做其他怪异举动。

  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截至2020年6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超过8亿,网络直播用户达5.62亿。2019年,短视频市场规模达1302.4亿元,网络直播市场规模达843.4亿元。

  丑行、低俗、恶搞,不应被当做网络流量和卖点。但在现实中,一些直播平台为了逐利,对内容缺乏有效监管,使得低俗、恶搞等不良内容大行其道,一些人借此牟利,部分受众沉迷于此无法自拔,特别是对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缺乏鉴别力的青少年网民而言,更让人忧心。

  直播并不是坏事,凭本事挣钱无可厚非。但相关从业人员应当达成共识,作为进入公众视野的主播,应当遵循基本的道德准则,不应使人误以为通过兜售低俗、奇葩行为就可以获取利益。以恶俗为荣的“网红村”的出现,正是相关平台失范、纵容的结果,需要监管部门引起高度重视。

  整顿上述直播乱象,亟须监管部门和直播平台制定更为严格的处罚制度。记者查看一位来自该“网红村”的主播发现,该主播曾因为“行为引起他人不适”,被直播平台禁止主播连线或“PK”3天。但事实上,这类惩罚并未起到实质性效果。涉事主播的账号被封停后,往往可以用小号继续直播,封停结束后更是变本加厉。

  记者发现,被约谈后,该“网红村”部分村民1月25日仍在直播,着装、造型和举止并无改变,甚至那块被摘掉的“网红村”的牌子,正被两个村民用手拿着,当作背景。直播平台为何视而不见?监管部门的约束为何如此苍白无力?有关方面该反思了!

标签:

责任编辑:王义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传媒智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传媒智库及其子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