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 评论 > 正文

租户搬离“杀妻小区”,提示心理干预不能缺位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2020-08-05 11:01:00
据媒体报道,近日,“杭州杀妻案”所在小区不少租户纷纷搬家。一位租户说,以往到了傍晚好多人出来散步,现在晚上没人出门了;保安也表示“再搬就空了”。

  租户搬离“杀妻小区”,提示心理干预不能缺位

  据媒体报道,近日,“杭州杀妻案”所在小区不少租户纷纷搬家。一位租户说,以往到了傍晚好多人出来散步,现在晚上没人出门了;保安也表示“再搬就空了”。

  有人说,命案发生后,租户纷纷搬离,是一种迷信心态。其实,更多的人恐怕还是出于有心理阴影才选择搬家。犹记得,去年,江苏南京一家拍卖公司在网上拍卖一处“豪华凶宅”,明明白白地告知公众,这里发生过命案,但人们的抢拍热情一度很高涨。可见,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

  过日子讲求心平气和,若守着惨案发生地过日子,确实很难安之若素。上述小区一些居民的搬离,其实是一种提醒,在发生重大灾难或涉及不特定多数人群的恶性事件后,心理干预十分重要。

  杭州这起杀妻案的残忍程度不言而喻,甚至“比杜撰的电视剧情节”还要离奇。因此,居住在同一小区里的人们,曾经与被害人、施害人有接触甚至熟识的邻居,难免会触景生情,心理上或多或少出现阴影。平时看恐怖电影、恐怖小说,人们就算知道情节是虚构的,依然会胆战心惊、脊背发凉。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的感受”。

  面对诸如杀妻惨案等引发人们心理不适的重大案件,在快速侦破、解释疑云、回应公众关切之后,还应该对心理上“看不见的伤害”有所关注。事实上,从关注公众心理健康和维护生活秩序的角度看,所有此类案件或重大公共事件之后,都应该及时开展必要的心理干预,疏解公众的困惑和恐惧,只有心理的伤害得到安慰,相关人员的生活才能尽快恢复正常。

  希望以后在突发重大灾难、公共伤害事件后,相关的心理干预能够成为标配。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关乎人们的身心健康,更关乎社会的安宁与和谐。

  郝冬梅

标签:

责任编辑:王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传媒智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传媒智库及其子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