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工宣 秋冰 文 胡平 摄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中午正是叫外卖最忙的时候,小哥李敏送了一单又一单,整件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他来到钟楼吾悦国际广场的户外劳动者驿站,摘下头盔,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接水给自己补充能量。
李敏歇脚的这家驿站,是钟楼区总工会在去年6月建成的,也是全市首家户外劳动者驿站示范点,还是我市荣获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10家驿站之一。这里室内布置清新舒适,合理分设了就餐、能量补给、阅读、休息等区域,并配有空调、电扇、医药箱、饮水机、微波炉、手机充电等设施,室外有醒目的户外劳动者驿站导视装置,并设置了外卖小哥、快递小哥专属停车区域,切实解决户外劳动者休息难、饮水难、充电难等问题。钟楼区总工会副主席王金龙告诉记者,全区目前有驿站近30家,在去年实现驿站在街道层面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再新建提升10家,确保城区商圈和重要街区驿站全覆盖。
据了解,市总工会牵头实施的民生实事服务项目中,已连续两年把新建、提升、改造户外劳动者驿站列入其中。为建成建好驿站,市、区两级总工会把驿站建设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实践、增进职工群众福祉的关键抓手,突出需求导向,为户外劳动者打造10分钟服务圈,建设职工暖心服务“新港湾”。除在驿站内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急可如厕、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等基础服务,还有工会职工服务(活动)中心、法律援助中心、职工书屋等工会服务阵地提供的多元化服务,打通服务户外劳动者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我市建成户外劳动者驿站206家,其中市级驿站示范点27家。今年,全市将再建80家,其中市级驿站示范点不少于15家。
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李平介绍,我市重点打造的27家户外劳动者驿站服务示范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成为全市户外劳动者驿站样板工程。如迪诺水镇、万达广场、聚盟物流园,东南陶瓷城等物流集中地和商业综合体区域建成一批面向“两员两司机”的示范驿站,合理设置临时停车区域,满足“两员两司机”临时停车需求,真正做到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设施维护常态化,让劳动者驿站更好找,户外劳动者使用更方便舒适。
今年暑假,天宁区爱骑驿·户外劳动者驿站还专门为外卖骑手家庭子女提供“情暖童心、织梦未来”公益课堂服务,由优秀党员骨干教师和青年团员教师担任全托管服务老师,解决骑手们暑期无人照看孩子的后顾之忧。这家位于地铁1号线同济桥站4号出入口附近的驿站,也是我市打造的首家龙城红色驿站。
“听民声、解民情、采民意,我们坚持把户外劳动者驿站建设成为工会履职尽责的工作平台,努力实现驿站建设与职工群众诉求的精准匹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方国强表示,下一步,将依托现有资源,挖掘特色优势,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方式多元化,实现服务对象精准化,努力把驿站办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