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打造区块链平台实现全程“链”上监管
2023-01-31 09:22: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近年来,苏州市相城区检察院依托该区获批全国首个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全省唯一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的资源优势,依托区块链技术,自主研发“监管链”平台,实现对社区矫正、相对不起诉、涉罪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等人员的全流程“链”上监管。

多部门协同,

实现实时高效监督

“疫情期间羁押难、监管也难,我们力量有限,怎样才能提高监督效率呢?”时间倒回2021年初,检察官龚茜在一次部门交流会议上提出的问题,很快引发大家的共鸣。

随着少捕慎诉慎押、认罪认罚从宽等刑事司法政策的落实,适用取保候审等非羁押人员数量增多,检察监督工作任务繁重,而传统的人工监督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监督信息滞后、监督模式单一等问题,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这些监管涉及到好几个部门,最好能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把所有的监管信息都整合在一起。”区块链技术具有完整溯源、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等特性,在政务场景中拥有天然优势,成为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手段。

经过几个月的深入研究,2021年10月,“监管链”平台正式上线。

依托区块链技术,平台将检察机关、公安、司法行政等多个部门整合成了一条多元联盟链,这些部门的执法人员在进行社矫、帮教等过程中,将所有执法数据实时上链,检察机关可以在后台对其进行实时监督,监督效率大大提升。

“以前都是纸面监督,对一些违法违规情况,比如脱管漏管等问题,难以及时发现。现在只要在后台监控,就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再也不会出现‘慢一拍’的情况。”龚茜说。

一体化应用,

确保管控全面覆盖

“我在参加志愿服务的时候,每次都要通过这个平台上传服务情况。”王某是一起危险驾驶案中的犯罪嫌疑人,后因情节轻微被相对不起诉,并在检察机关安排下参加了多次志愿劳动。他口中提到的“平台”,指的正是“监管链”。

随着“不起诉非刑罚处罚规范化”试点的有序推进,该院将“监管链”平台与非刑罚处罚工作相结合,在平台搭建“不起诉人员管理”模块。作为不起诉附加条件,检察官会为每一名拟作出相对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量身定制《公益劳动联系单》,犯罪嫌疑人在参加公益劳动的同时,需要通过平台实时上传劳动情况。

“一方面是确保劳动真实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能通过后台完整掌握他们的表现情况,为最终做出相对不起诉决定提供参考意见。”龚茜介绍。

除了不起诉人员管理,平台还有“取保候审”“矫正人员管理”“未成年人帮教”,一共四大模块,每个模块不尽相同,其功能、内容都经过精心设计。

比如“矫正人员管理”模块,其中涵盖了学习、劳动、思想汇报、心理疏导、请假等多项内容,每名社矫人员在入矫报到时,工作人员就会将其基础身份信息、犯罪情况等数据上传建档,社矫人员需按时打卡,并根据要求定期上传日常生活学习情况,检察机关可随时查看其位置信息和社会状态,确保社矫工作到位。

全流程监督,

确保履职规范有序

平台不仅监督被监管人员,也监督执法人员。

“关键就在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数据一旦上传,就没办法随意更改。”平台为操作人员建立了统一的区块链身份,用户在系统内的一切操作行为,都会在区块链上留下完整的行为痕迹。因此,每名操作人员必须对自己上传的信息数据负责,以此确保规范履职。

此外,平台将管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资料上链,整合成了一套真实可信、完整溯源的监管基础信息,检察机关可根据需要,随时回溯所有执法行为全过程,对社矫、帮教、公益劳动等阶段性成效进行总体评估,从而准确提出监督意见。

截至目前,该院共对250余名社区矫正人员的社矫活动开展动态监督,对30余名非刑罚处罚、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动态监管,跟踪管控取保候审人员20余名,发现相关监督线索20余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战略的深入推进,大数据在检察工作中的运用也越发重要。我们会进一步探索完善‘监管链’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的深度应用,推动新时代检察实践创新发展。”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岑表示。

标签:
责编:尤颖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传媒智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传媒智库及其子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