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黄 勇
“小厕所、大民生”。公共厕所曾经是人们传统认知中的城市难题,一度脏、乱、差、偏、少。七年“厕所革命”成效如何?记者近日走访正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的无锡市,透过“小厕所”这一窗口,感受“厕所革命”所催生的科技生态创新。
公厕缘何从“邻避”到“迎臂”?
在无锡市滨湖区隐秀路上的大丁公厕,扬州游客方伟的体验颇为舒适。公厕里设中央空调,“五房一厅”布局——除男女卫生间外,还设有母婴护理台、儿童椅等一应俱全的第三卫生间,以及管理间和工具间,大厅的玻璃“金字塔”顶尤其“吸睛”。阳光从塔顶穿过,慵懒地洒在迎客松上。伴随着蓝牙音箱传出的阵阵音乐,方伟坐在大厅的“城市驿站”内刷了会手机。“城市驿站”内有书柜、圆桌、靠背椅等。通过洗手台整合的非接触式水、泡沫两个龙头和烘干器“既中看、又中用”。墙上免费的纸巾,经擦手纸出纸机人脸识别后立等可取。
这座智能低碳生态公厕除了高颜值,还有“高智商”。人进门后落锁,LED照明灯、换气扇自动开启,方便又节能。超节水型泡洗式的洁具及配套设备,相比常规水冲卫生间,综合用水量可节约80%以上。最惹眼的是智能保洁机器人。当有人如厕离开后,蹲位后侧墙壁里的智能机器人就会缓缓推出,对整个厕间内地面进行全范围冲洗和吸干,保证“一客一保洁”,不留一丝污渍。公厕内还有科赫智慧物联网管理系统,将整个公厕的布局图、室温、湿度、使用人次、用水量、节水量、用电量,以及硫化氢和氨气含量等数据,显示在大厅液晶屏上。值得一提的还有晕倒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红外识别方式,为抢救晕倒者争取宝贵的“第一时间”。
68岁的保洁员吴桂花告诉记者,这处公厕比她以前打扫的写字楼卫生间要干净很多,机器人保洁还省了她一半的打扫时间。
“这处公厕采用装配式建设,缩短工期50%,未来拆卸到其他地方还能再使用。”厕所技术提供方——江苏飞慕生物科技公司相关人士介绍,大丁佳苑住宅小区附近原先没有公厕,但百姓呼声强烈,无锡市城管局最终引进了智能高净公厕,解决了周边居民的需求。这处公厕也改变了人们对公厕脏乱差的传统认知。
邻避效应一词来自英文Not In My Back Yard,指的是人们担心某些项目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值带来负面影响,希望该项目不要建在“我家”附近的心理。对待公厕,群众都有从众的“邻避思维”,存在“邻避效应”——都需要方便,却不愿公厕建在自家跟前,商家店铺也怕影响生意。通过技术创新,无锡的公厕发展不但从根本上化解了公厕规划布局建设的“邻避效应”,还推动“迎臂效应”(Yes In My Back Yard)走向常态化。
江阴市人民路步行街,日常人流量较大。面积小、不具备通风条件的方桥公厕,曾因其异味大、环境差,被周边商户视为“眼中钉”。2017年,江阴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决定采用一种新式的泡洗式洁具技术,改善了厕所的卫生条件,周边商铺与路人纷纷点赞。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6月,该公厕水费1455.22元;2017年6月,水费仅252.56元,同比节水82.6%。
阻隔生物气溶胶,助力公厕抗疫
江苏飞慕生物科技公司CEO史春龙博士介绍,早在2003年,他就开始思考如何避免卫生间细菌病毒的扩散和传染问题。他和团队研发了一种名为T-box静态发泡技术。通过体积小、效率高的超细泡沫发生装置,利用高压迅速将空气和水混合,能够将水膨胀20倍,从而产生超细泡沫,“封锁”住臭味和细菌病毒。
“2019年,上海市要出台《医院厕所服务规范》,该市所有医院院长、专家均认可医院厕所需做好生物气溶胶的防控技术。”史春龙说,江苏飞慕作为编制成员,助力上海市卫健委制定出台了新版的医院厕所服务规范,提出了开创智能高净公厕的新定义。利用泡沫的充盈特性阻断气溶胶从而阻断病原传播的技术,在2020年也获得了科技部第九届创新大赛新冠疫情防控赛的优胜项目奖。
新冠疫情期间,江苏飞慕再次助力疫情防控,加班加点生产占地仅1.2平方米的防疫单体移动厕所,驰援各地。截至今年11月30日,驰援上海等地区564座单体防疫移动厕所,主要用于方舱医院、高速卡口、卡车营地等防疫重点区域,非常实用。今年11月10日,江苏飞慕承担的科技孵育计划“高度洁净的泡洗式节水洁具研发”项目作为“江苏省科技重点攻关项目”,通过了专家验收。省科技厅专家组认为,基于静态发泡技术的泡洗式洁具细菌阻隔效率超90%,为日常防疫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技术武器。
“厕所革命”迈向资源化“深水区”
乡村振兴,“厕所革命”势在必行。最基本的卫生和污染问题解决后,“厕所革命”将迈向资源成本化、服务增值化、运行节约化的“深水区”。在新吴区鸿山街道大坊桥村,记者走进无锡市首座农村零排污生态厕所。简洁白墙配上透明的落地玻璃,与村里白墙灰瓦风貌十分契合。
“这个村本身没有完善的排污管网,如果单独为这个大型卫生间铺设管网建设成本很高,预计超过200万元。”新吴区城管局公用事业处负责人尹超介绍,大坊桥村处于生态湿地保护区,最终选择了资源化零排污方案。
没有管网,这座154平方米的厕所,如何实现粪便尿液零排污?奥秘全在厕所背后的零排污固体发酵仓设备间内,该技术同样由江苏飞慕独立研发。技术人员介绍,资源化无排污生态技术区别于将粪便视为污染物的传统观念,将粪水混合物作为有机质在固体发酵设备中进行闭环发酵处理,通过微生物合成降解作用将粪水变成高氮磷钾含量的有机肥和洁净的水蒸气。这样的闭环发酵处理,真正实现了全程生态化处理、零污染排放。记者发现,设备间角落放着3个蛇皮袋,装的是该公厕产生的有机肥。打开其中一袋,只见有机肥类似咖啡颜色,记者用手摸了一块放到鼻前,闻不到任何臭味。“村民们可以免费来拿这种有机肥,回去种小番茄、小草莓,绝对绿色有机。”65岁的保洁员王建平称赞道。
工信部等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卫生间每年冲洗水耗量大概相当于1/5长江总用水量;14亿人口便污约含3000万吨尿素,可基本满足农业需求。但现阶段,我国每年仍需用1亿吨标煤制造5000万吨尿素补充土壤营养损失,此外,还得再用0.5亿吨标煤发电,来处理粪便污水。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微生物博士刘玉涛教授算了一本账,每人如厕一次产生高浓度污水3升,常规城市厕所每天人流量500人次,全年污水量约547吨。每4吨污水和1吨秸秆废弃物可以生成1吨有机肥,每个厕所一年可生产约137吨。大坊桥村生态厕所在农村,人口少,按照设备处理量的一半计算,生态设备可以消化周边园林绿化垃圾和秸秆废弃物70多吨,年产高质量有机肥近50吨,直接反哺村内园林绿化的有机肥需求,真正实现“自产自销”。如果无锡市采用该技术,仅2000座公共厕所就能产生约27万吨有机肥,按照每亩300斤用量,可以解决该市170万亩农田的有机肥料需求。
省内首次为厕所立法,注重智能化
2020年9月,无锡首次提出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并将过往几年治理经验进行整合优化,历时一年半时间,于2022年3月发布了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新一轮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由此拉开帷幕。
无锡市城管局环卫处处长沈晓冬介绍,自2019年无锡市启动“厕所革命”以来,无锡各级公厕新、改建累计投入资金近4.4亿元,新、改建城市公厕648座、农村厕所1019座,其中部分采用模块化公厕建设方式,更加提升了建设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公厕布局全面改善,公厕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达到了“建成区每平方公里要保有3—5座公厕”的要求。
位于江阴市芙蓉大道与花山路东南角的绣圃公园,是利用垦荒菜地打造的城市“口袋公园”,我省首例智能模块化自动保洁公厕在这里投入使用。该卫生间造型简洁大方,占地面积仅9平方米,除了外观颜值高外,这座卫生间同样有着智能自动保洁机器人、智慧物联网管理系统、防晕倒检测系统、超节水型泡洗式洁具及配套设备等智能装备。
“这种智能模块化公厕,可以在工厂内预制好,直接到现场吊装,避免了普通公厕选址建设难审批的问题。”史春龙说,在没有管网的地方,智能模块化公厕还可加配占地3平方米的资源化生态设备,按照每天200人次的使用频率,每年可收集10吨枯枝败叶等园林废弃物,处理40吨高浓有机污水,产出7吨有机肥。
契合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助力“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无锡从“厕所革命”的角度,为百姓高品质生活的提升给出了新思路。目前,无锡正紧锣密鼓地为公共厕所管理进行立法,这也将是我省首部公厕管理法规。沈晓冬透露,《无锡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计划于2022年底出台,将进一步明确无锡市公厕建设和管理的标准,更好满足群众如厕需求。
如何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景观厕所、智能厕所、生态厕所,推动用好“公厕+”“以厕养厕”等新思路新手段,致力让公共厕所成为城市的“口袋风景”,让公共厕所建设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生态化、资源化,成为立法考虑的重中之重。企业提出的避免厕间面积浪费,以及对于公厕等级分类的再思考,把群众的“使用感受”作为重要的考核点等建议,也得到了立法部门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