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主责主业,聚焦城市运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镇江城建产业集团坚定“城市产业综合运营服务商”定位,坚持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转型,以改革增效益、强治理、防风险,构建产业链、供应链,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2021年,镇江城建产业集团营收和利润指标实现大幅增长,经营性二级子公司全部实现盈利。
规范企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规范企业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治理能力,是镇江城建产业集团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主要抓手。
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集团和二级子公司全部制定了党组织前置研究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形成党组织、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权责清晰的法人治理体系。
决策更加科学规范。集团和重要子公司完成董事会“外大于内”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集团董事会设立5大专业委员会,引入外部专家委员,决策更加科学规范。修订完善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机制,决策边界更加清晰。
系统构建内部管控体系,形成财务、法务、投资、内部审计、综合督查的管控监督闭环;创新运用内部审计、综合督查和内部纪检联动机制,对发现的违规违纪单位及责任人实施问责处理。
主业板块构建产业链,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
构建主业板块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是镇江城建产业集团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主要路径。
开发建设板块初步形成土地整理—商品房开发—EPC工程总承包的开发施工一体化的产业链。首个市场化开发施工一体化项目太古山B1地块正式启动,板块收入规模年均增长超50%。
绿色发展板块取得石灰石矿权,整合建材和建筑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构建“资源开发—建材生产—生态修复—综合利用”产业链,发挥产业协同优势。
城市农贸产业建立2家源头采购基地,形成“源头基地—食材配送—菜市场”的供应链,逐步获取供应链收益。同心抗疫义不容辞,展现国有企业使命担当;疫情期间,集团3家酒店提供隔离房间7771间次,百姓汇公司配送保障物资6500余份。
资产运营实现资产价值和运营质量的双提升;西津渡街区被评为镇江“十佳”网红打卡地,资产盘活率超过90%,街区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东大院项目入驻多家金融机构,金融集聚效应逐步彰显。
纵深推动内部改革,企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向纵深推动内部改革,让镇江城建产业集团的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规范用工管理,集团及子公司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全部规范为服务外包模式,用工人数逐步下降,用工效率不断提升。集团及子公司经理层成员全面实现任期制和契约化。全面实施绩效薪酬改革,形成以“绩效收入与利润联动”为原则的绩效薪酬机制,子公司经理层绩效薪酬级差扩大至一倍。
积极探索经营模式改革,农贸产业新设2家混改企业。灵活开展各种激励模式,餐饮业务试行内部中长期激励改革;物业管理试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超额利润,按比例奖励给项目管理团队。
持续推进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集团各级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占比超50%,40人次通过技术岗位晋升和竞争上岗,走上关键岗位。
实施“三比五提升”,二级公司全面提质增效。围绕“党建强基、规范治理、机制改革、效益增长和难题清零”五大改革提升工程,子公司切实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痛点难点。2021年,朱方建设集团、长山环境公司利润增长超100%。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建立低效子公司动态清理机制,累计清理“问题企业”和“两非、两资”子公司2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