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昆山开发区太仓塘滨水公园13600多平方米的“花海”,吸引不少居民游玩打卡,享受悠闲时光。在开发区,像这样如梦似幻的公园随处可见,“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点缀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美了环境,暖了民心,成为开发区解锁百姓“幸福密码”的生动剪影。
从1984年自费开发起步,尤其是1992年获得国批后,昆山开发区逐渐成为一扇“中国看世界”与“世界看中国”的窗口,同时成为“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地区。国批30年来,开发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民生事业发展进入品质提升、迈向共同富裕的新阶段。
“一只股”,让群众口袋鼓起来
午后,昆山开发区居民黎芳在自家院子的躺椅上小憩。阳光穿过院子里的葡萄藤架,在地面投下一片斑驳的光影。“现在日子好得很,每年年底都可以领几百元分红。年纪大的老人还有千百来元‘老人费’。”黎芳开心地说。
美好生活的背后,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鲜活案例。上世纪70年代,乘改革开放东风,当时的兵希镇平巷村办起当地第一家小化工厂。1984年,昆山人敢为天下先,自费创办“工业小区”,开启了昆山“农转工”的崭新时代。从那以后,企业纷纷进驻,平巷村撤村建居后,成为开发区真正的“腹地”,一座座工业企业拔地而起。
企业多了,就业机会就多了,工作有了保障,居民收入愈发稳定。为确保失地农民有一份兜底性的收入保障,2004年,平巷社区341名村民集资900多万元成立富民合作社,建造了3幢标准厂房,每年底根据厂房租金收入发放红利。10多年过去了,当初的集资早已收回成本,还源源不断地创造着新的价值。
这些年,村(社区)集体经济的盘子越来越大。2015年,开发区实施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原来的富民合作社是靠大家集资,现在的社区股份合作社则由集体向群众配股,每人一股,量化分红。“股权固化”促进了集体经济保值增值,稳定了收入,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
居民收入增加了,生活更殷实了。2021年,开发区村级经营性总资产14.33亿元;村级可支配收入215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社会)52453元;完成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分红4326万元,每股613元。这一组沉甸甸的数字,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一张卡”,筑牢民生保障“铜墙铁壁”
在昆山开发区西河社区居民俞炳生的抽屉里,静静地躺着一本略微卷边的墨绿色《昆山市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证》和一张泛黄的IC卡。一证一卡,已经陪伴了他18年,为他“遮风挡雨”,护他生活无忧。
“这张卡真灵,去医院看病都是直接刷卡,不用跑来跑去报销。政府蛮体恤我们这些老人,每年都会给我们的医保卡上打钱。”提到这张卡,80多岁的俞炳生开心得合不拢嘴。
2004年3月,昆山率先实施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农村医疗保险全覆盖,31万农民可以和城里人一样刷卡看病,有效破解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难题。
一张小小的社保卡,守住了民生保障的底线,承载着民生福祉的美好愿景。开发区还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具有“质感”的民生保障之路。2005年,开发区顺应全市户籍制度改革,建立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办法,推动“农保”转“社保”,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
同时,开发区积极落实上级政策保障制度,在建立被征(使)用土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推行“以土地换保障”政策,失地农民可将征地保养个人账户资金按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转移折算成相应的缴费年限,统一享受城保规定的退休待遇,提升失业农民养老保障水平。
眼下,昆山开发区已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个体工商户和本市户籍自由职业者都可以自由申报,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目标。
“一只鹅”,见证老破旧变身“幸福里”
周六下午,位于昆山南粮菜场的“金妹爊鹅”熟食店又忙碌了起来。女主人王金妹一边拿起爊鹅开切,一边招呼客人。“我是这家店十几年‘老粉’了,她家的‘爊鹅’就是从我们小区‘走出来’的。”排队近一个小时的昆山开发区孔巷社区居民刘虎根迫不及待地点单。
从车库小摊变成菜场店铺的故事,还要从17年前说起。那一年,开发区9个村经“村改居”,合并成为孔巷社区。王金妹由农民变居民,住进社区后,开始在小区车库里卖起了爊鹅。
2019年,王金妹的生活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在昆山开发区管委会的支持下,孔巷社区下辖住宅小区春江佳苑作为开发区老旧小区改造的首家,对小区74栋楼的外立面进行翻新,并对小区环境进行大刀阔斧的治理。
小区整治本是好事,王金妹却犯了难。根据治理要求,小区车库不允许开店。正当她一筹莫展之际,社区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并帮她寻找门面。经过多方协调沟通,最终王金妹从车库搬到了南粮菜场的正规门店,开启新天地。如今,王金妹的店铺产量和营业额有明显增长,年收入也有了大幅提高。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美了外露的“面子”,更是惠及了民生的“里子”。这些年,开发区不遗余力改善社区居住条件,动迁小区婚丧喜事大厅改造工程、升级各老旧小区基础配套设施、打造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办事的“百姓客厅”等举措,都切实提高了百姓生活品质。此外,开发区从2020年启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星级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目前完成星级提升5家,累计投入资金1500万元。
“一张图”,画出百姓幸福“生活圈”
共同富裕,不仅要看一座城市物质富裕撑起的“天际线”,更要看人们精神富足拼成的幸福“地平线”。
每到周末,昆山开发区文体中心热闹非凡,篮球场上,年轻人挥洒汗水;体质监测中心里,老人们认真测试体质水平;图书馆内,小朋友专注学习阅读。“这里环境好,设施全,每天来这里打打球,看看书,心情都变好了,生活品质也提高了。”每当社区居民说起家附近的文体中心,幸福感溢于言表。
翻开昆山开发区文体地图,沿着南北走向的前进路,左右两边错落有致分布着足球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当代昆剧院等,一幅居民惬意休闲、环境生态宜居的城区画卷正徐徐展开。一张精致小巧的文体地图,画出了开发区“10分钟文体生活圈”,让居民享受分布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文体场馆。
人性化的配套设施已成为开发区百姓生活的“标配”。民生为本,民心为上。除了就业社保和实事工程,优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市民群众“隐性收入”,也是开发区极为看重的方面。
昆山开发区精准定位文化惠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满足了居民对文化生活的更高追求。利用文体场所,开发区组织各级各类体育活动赛事,促进文旅体融合,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成功承办了世界砂板乒乓球锦标赛亚洲选拔赛、全国拔河新星赛(昆山站)、“开发区杯”全国门球锦标赛等高规格赛事。同时,开发区还在文化设施建设、文体队伍培育、文艺节目创作等方面加大力度,奏起新时代文化惠民“交响乐”。
共享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让新老市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是昆山开发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踏上“十四五”新征程,开发区聚焦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推进学有优教、文体惠民、时尚生活、民生幸福四大民生工程,大力完善优质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为老养老、文体提升等城市功能,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徐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