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要有“洞庭红”
□ 本报记者 丁蔚文
苏州洞庭东、西两山是太湖中岛屿,盛产橘子、枇杷、杨梅。橘子红了,曾经是东、西两山秋冬最美的景观。
洞庭山的红橘不仅好看,还好吃。著名作家苏童对记者说,洞庭红是他“童年的味道”,他记得吃过的第一个橘子、最好吃的橘子,就是西山红橘子,“好吃,还有一点酸”。
从霜降到冬至,是橘子最红的季节。可是去年底今年初,记者来到洞庭东山、西山采访,却再也难觅红橘满山的盛景了。“洞庭红橘现在一年比一年少,市场上基本没有了。每年各地的柑橘都有比赛列出排行榜,2021年洞庭红橘连比赛都没参加,原来多有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袁卫明说。
即将消失的“洞庭红”
洞庭山曾是我国著名的红橘产区之一。洞庭山红橘在全国红橘中排名前十,历史上种植最高年份超过3万亩,年产量90万担,占江苏省柑橘总产量的90%以上,因色泽金红,被称为“洞庭红”。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因橘贱伤农,出现卖难,当地大量种植枇杷、杨梅等替代红橘。
与当年盛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橘子红了的季节,记者在东、西两山看到,山道边满是盛开的枇杷花,碧螺春茶树也开花了,山坡上偶尔见到一两棵红橘树,挂满绿树的橘子,在阳光的映照下,红艳欲滴,看上去又美又孤独。
“红橘价格太低了,没有人采了,人工费也不够”,西山劳家桥劳永明家的果林里,隐没在连绵山林中的两棵红橘树,被一棵棵枇杷树包围着,红橘子挂满枝头。劳永明指着大片的枇杷林,“这里原来种的全部是橘树,现在只有零星几棵了,没有人管理,橘子不采摘,烂在树上喂鸟,橘树自生自灭了。”
“村里家家户户橘树都换种枇杷树了”,东山镇原副镇长杨忠星,原来种了100多棵洞庭红橘,一年能收七八千斤红橘,在万元户还很稀缺的上世纪80年代,每年靠卖橘子就能有万把元收入,“而现在,一棵树也没有了。”
西山农林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张海如坦言,“红橘没有大花头了,没有市场,实在不值钱,价格一年不如一年,到现在几毛钱一斤。西山几十、上百年的橘树被挖得差不多了。红橘不保护,将来起底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
也有人想种洞庭红橘。苏州市合丰家庭农场王加龙向记者抱怨,“种苗一棵没找到。我搞采摘园,洞庭红橘,树大产量高,果子多。高高的树,结了几百几千个洞庭红橘子,采摘时该有多好看!”
张海如说,种苗还是有的,服务中心有少量嫁接、实生红橘苗,实生是通过籽育苗,一粒籽十四五年结果,嫁接苗提产快,三四年就产红橘了。现在没有人种橘树,栽培红橘苗也不起劲了。
“红橘消失速度太快了,已经不计入当地柑橘统计产量了,如果不用人为手段干预,靠市场行为不可能逆转”,种质资源要有多样性,目前红橘等不少地方品种都在萎缩,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推广研究员王化功忧心忡忡。
千年“金招牌”
“很多老苏州吃的第一个橘子是洞庭红橘。”杨忠星说。作为苏州东、西山岛上传统特产,洞庭红橘颜色红艳,味道鲜甜,当地人喜欢春节放置红橘果盘,寓意生活的喜庆。
洞庭红橘是千年名果。二十四孝里的《怀橘遗亲》,说的就是后汉时期6岁的陆绩,吃到好吃的洞庭红橘,不忍再吃,怀藏橘子带回家孝敬母亲。唐代洞庭红橘为贡品,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每年都要亲自挑选洞庭东、西山橘子进贡;诗人韦应物有诗《寄橘书》:“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宋代文豪苏东坡的《洞庭春色赋》中,记有西山黄柑酿酒名为“洞庭春色”;《本草纲目》记载:“橘非洞庭不香”。明代时,洞庭红橘已远销到南洋。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就讲述了一篓洞庭红橘在南洋卖了一千多两银子的传奇故事。而在陆俨少、钱松喦等现当代画家笔下,“洞庭红”带来了农民的丰收喜悦。影视剧《橘子红了》,取景自苏州东山陆巷古村,让无数人对太湖洞庭山心生向往。
游人到苏州,吟诵起洞庭霜橘“三百颗”,看到古典小说中的“洞庭红”,仿佛穿越传奇。太湖烟波浩渺,看山游水寻访文化遗存与体验, 眼前一个红橘子,身后是吴地千年历史与诗情。洞庭红橘,就是一张一千多年的“金招牌”,是金不换的存在。
苏州如果没有“洞庭红”,让人难以想象。
保护8年的困境
事实上,为留住红橘,早在2013年,苏州就开始了“洞庭红橘”保护行动。
江苏省太湖常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所在地就在东山,科研人员从东、西山7棵基因最优秀的红橘树上,采集留存纯正的“洞庭红”种质基因。该中心高级农艺师储春荣告诉记者,中心保住了十几个不同的红橘种质,有早红橘、料红橘、代代橘等,还留住了四五十株优良单株。现阶段收集、保存红橘种质资源,最根本的是把优良基因保护起来,不让它在世界上消失。“种质资源保存好了,如果产业有需求,一个品种几十上百棵,可以确保种植需要。好的品种要有好的基因,橘子去年流行象山红,今年流行红美人,都是留存了好的基因杂交育种成功的新品。”
8年中,东山建设了一个洞庭红橘种苗基地,陆巷1500米的红橘观光带,有近1000棵红橘树,还有5个红橘保护区,也有1000多棵红橘树。“西山东村植里、堂里岭上、祁村,有果农零星的红橘,享受吴中区红橘保护政策,每棵红橘政府补贴300元,堂里村保护红橘235棵。”堂里村支部书记陆建峰告诉记者。
“8年前我们在西山衙甪里仰坞建了红橘保护基地,30亩地,移植部分老树,沿山坡种了一长条新树,1000棵左右,每年管理费用四五十万元。西山岛是碧螺春原产地,园区研发红橘茶,还尝试做了红橘小青柑碧螺春产品,设想先把产业链做起来。果农产品有出路,保护才有出路。”苏州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基地董事长凌云芳,还在艰难探索红橘保护之路。
记者了解到,苏州市吴中区政府每年投入100多万元保护红橘种质资源。尽管8年过去,红橘仍持续减少,陷入保护困境,但事实上,如果没有8年的保护,红橘消失得会更快。
让“洞庭红”卖出好价钱
“洞庭红”在消失,是因为它的市场竞争力在消失。留住“洞庭红”,就必须复活它的市场竞争力,卖出好价钱。
如何让洞庭红橘卖出好价钱?在袁卫明看来,洞庭红橘有明显优势:种植历史悠久,本土适应性好,抗寒性强,丰产性好,挂果鲜红艳丽,树势挺拔。在红橘保种解决后,应加大投入新品育种,通过育种改良提升品质,改善口感,卖出好价钱。此外,果树有多种功能,除了食用,要充分挖掘旅游观光、采摘、农文旅结合等其它功能。
“消费者为什么不买洞庭红橘,应该找自身的原因”,省委农办综合处潘永圣处长坦言,这两年“红美人”很贵,市场为什么追捧“红美人”?浙江黄岩蜜橘、江西南丰蜜橘为什么卖得好?褚橙市场售价是脐橙的几倍,为何一橙难求?关键在品质。传统农产品除了要传承,还要开发,不能抱着老的品种不思进取,如果不改良,必然优胜劣汰。“洞庭红橘要卖出好价钱,靠农民自己种两棵树不行,必须要有经营理念、团队运营、市场调研、品牌意识。”
《太湖生态岛发展规划》课题组负责人、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陈雯告诉记者,今年吃到了洞庭红橘,口感不错。“岛上茶果林最重要的就是要减农药化肥,最后是净零使用,我们的想法是,通过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和自然农法应用与推广计划,能够禁用农药化肥。在这个基础上,比如红橘品质提升,价格提高后,就会有更多农户去种红橘。”目前,科研人员在西山岛推广自然农法支持的绿色种养洞庭红橘,令人期待。在浙江衢州,农法自然特级SOD椪柑(添加了SOD酶的衢州椪柑),平均每公斤卖到了60多元,而传统椪柑市场收购价每公斤仅2元左右。
当地果农也在探索。“红橘的概念是种质资源保护。把资源效益做成红橘产业,还有一段很长的路。我们每年做一点引进品种,试种金秋砂糖橘,美国糖橘可以嫁接‘红美人’,很大的一个,200多克”,杨忠星和村里的果农前年开始尝试引种“红美人”,已挂果。“最贵一个卖50元,一斤二三十元,一亩地产量可达五六千斤,能卖十几万元。”但引种也有一定风险,去年村里一个农户种了30多棵,只活了五六棵。杨忠星认为,品种要多元化,红橘与采摘体验旅游结合,生存空间更大。除了种“红美人”,他还种了日本特早熟的大分红橘、尤良等。杨忠星认为,如果能将洞庭红橘挂果多、抗寒性与“红美人”等红橘品种优势结合,就可以作为洞庭红橘新生代品种推广了。
杨忠星的做法和想法,得到了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的认可,“这两年江苏‘红美人’种植发展很快,洞庭红橘通过育种改良、现代化种植,达到‘红美人’水平不是不可能。”四川丹棱从36枝穗条、四株母树起步,15户果农种下第一批丑橘苗,火遍全国;江西南丰蜜橘,开发出了蜜橘汁、蜜橘酒,还有橘糕、橘饼等产品,以70万亩橘园为旅游特色,实现由橘园向游园、卖橘子向卖橘品转变;浙江黄岩澄江街道凤洋村500多户种植橘子,把村子做成了风景区,精品橘卖到18元一斤。“利用现代技术和外来优质资源,对传统品种进行改良、提档升级。有文化的传统产品,又有现代气息,符合现代人消费需求,一定能卖出好价钱。”丁艳锋对此很乐观。
重现大地景观之美
太湖东岸是江苏橘子生长的最北缘,“洞庭红”历史上享有盛名,与东、西山纬度、气候条件有关。江苏常绿果树不多,绝大部分片区,只能种植落叶的果树桃、李,南京农业大学园林景观系主任魏家星认为,“苏州红橘稀缺、不可替代,具有重要保护价值”。在他看来,目前最缺的是专业人才队伍,果树要有效益,需要一系列管理,“洞庭红”属于小众果品,专业技术人员少,这加大了创新和推广的难度。保护、推广红橘,不仅要投入真金白银,还要培养新型经营主体。
洞庭红橘美景如何重现?作为展现本土风貌、保留历史遗存的标志性树种,专家建议:洞庭红橘树形挺拔漂亮,四季常绿,是很好的生态树种,除了设定保护区、风光带,还可考虑打造红橘公园。目前保护区红橘还有1000亩左右,应保住资源,申报中国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选育好的地方新品,拉长采摘体验旅游时间,把资源效益做成红橘产业。红橘与旅游结合,生存空间更大,洞庭红橘有早橘,也有晚橘,加上引进的晚熟椪柑、“红美人”等,从9月橘子着色,到12月橘子红了,3个月都有橘子采摘。
“泰兴银杏列入国家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大树、古树保护得非常好。江苏省太湖常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今年开展了省农业农村厅为期5年的‘揭榜挂帅’育种资源圃项目,其中洞庭红橘也是重点”,省农业农村厅果树科科长、二级研究员陆爱华认为,兴化垛田油菜花成功申报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后,花开季节,游客爆满,产业带动效益明显。“将苏州洞庭红橘作为地方特色资源,还应将红橘上升到生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层面,政府有形的手加上市场无形的手,多管齐下。”省政协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研究员胥爱贵表示。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空间规划局局长陈小卉也认为,像洞庭红橘这些带有文化地标性的江南传统特色农业,除了食用价值,还有农业遗产价值、文化价值、景观价值、生态价值,目前的市场补偿手段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构建生态保护、补偿框架。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苏州“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写好“太湖篇章”。重现大地景观之美,苏州要有“洞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