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创新集群引领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包闻军 李仲勋 张珺 周成瑜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再出发,承担着全省经济“压舱石”重大责任的苏州,有了新的战略抉择!
1月5日,苏州以“新年第一会”的方式,召开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大会,全面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集群,为“强富美高”新苏州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全力推进创新集群建设,是苏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说,数字经济时代是当下抓发展的大背景,产业是苏州最大的优势和长板,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集群是推动创新的组织形态。苏州将通过建设创新集群,真正实现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转变、苏州速度向苏州质量转变、苏州产品向苏州品牌转变,全面提升苏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集群
“创新集群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一个多元化的、不断产生创新能力的集群。”曹路宝说,创新集群通过产业集聚、知识外溢和集体行动,把创新链上的创新资源不断植入到产业当中,或者把企业里的创新资源拿出来共享,寻求更多的产业合作机会,创造更多的价值。相比产业集群而言,这种优势具有可持续性。
数字经济时代下,苏州发力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有着自身的现实考量。作为工业重镇,苏州拥有16万家工业企业,涵盖35个工业大类、167个工业中类和491个工业小类,是国内工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然而,制造业总体上大而不强、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的短板,也一直困扰着苏州,特别是随着土地空间、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约束日益趋紧,传统的外延式扩张已是“穷途末路”。
可以说,创新集群建设既是苏州的主动选择,也是环境倒逼;是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必由之路,也必定是充满希望的光明大道。
作为2022年苏州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将重点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集群,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全国“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
瞄准这四大集群,缘于苏州长期以来形成的先发优势。苏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的总产值达3.8万亿元,并集聚一大批重大创新企业、重大人才团队和重大科技载体平台。去年,苏州支持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财政资金累计超过20亿元,完成项目10634个。
“苏州提出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非常有前瞻性,符合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也符合目前产业升级演化的趋势。”东吴证券特邀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说,这一决策表明苏州超前的发展格局,同时展现了苏州抢抓机遇的意识。
汇聚各类要素厚植创新生态系统
苏州人心目中的创新集群,是一个相互作用、协同发力的“生命共同体”。市场主体是植物,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各类园区提供的是土壤,金融提供的是水分,政策就像阳光,舆论就像空气,共同组成一个催生产业创新的生态系统。
企业是核心。最新发布的《苏州市产业创新能力白皮书》显示,苏州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155家、位居全国第五;苏州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企研发机构建有率达100%,潜在独角兽企业入围39家、位列全国第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入库评价17942家、全省第一。苏州将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创新集群建设,打造自主创新的“核心圈”、技术共享的“朋友圈”、带动广泛的“辐射圈”,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从而联结科技与产业,优化配置创新要素,在“高原”上竖起更多“高峰”。
高校是支撑。“高校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创新集群,需要高校提供源源不断的科创养分。”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表示,苏州大学将进一步强化科技自主创新、协同创新,重点打造面向产业集群的产业技术研究院、面向行业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面向企业的校企创新联合体,促进创新体制相互联通、创新要素自由流通、创新资源共享贯通。
研发机构是策源。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党委书记邓强长期跟踪并负责中科院和苏州市的合作,推动中科院的22个院所在苏州合作共建载体34家,引进孵化660余家科技型企业落户苏州。“我们将立足优势产业找准科研方向,当好科技创新发展的组织者、创新资源要素的整合者、推动城市创新的实践者。”邓强表示。未来,苏州在提高现有科创平台建设水平的同时,还将谋划布局一批高水平的大科学装置、公共实验等新平台,不断提升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苏州还将鼓励人才团队以智慧哺育创新、引导近千家金融机构用“金融活水”浇灌创新集群,从而推动各类创新主体相互作用、产生聚合效应,厚植创新生态系统,催生创新集群。
释放创新集群建设的“洪荒之力”
对首次入选世界500强的企业给予3000万元奖励,对首次入选中国500强的企业给予1000万元奖励,根据营业收入上台阶、技术创新水平领先性等指标给予重点产业链企业最高1000万元奖励;对重大创新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项目资助,个人最高可获5000万元支持;对新建国家级科研机构,最高可按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1:1配套予以支持,上不封顶……当前,苏州紧锣密鼓实施一系列强有力政策,推动苏州创新集群强势起步、持续领跑。“十四五”时期,苏州将动态投入超1000亿元专项资金,用以支持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苏州还将设立资金总规模超2000亿元的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基金。
起势领跑更要在数字经济这条“新赛道”“主赛道”上勇争先。苏州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十大行动”,包括诊断服务对接、标杆示范引领、领军服务商培育等,加速催生壮大一批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用数字经济的蝶变催生创新集群的聚变,使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
创新集群建设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一哄而上,需要系统规划、上下联动。“当前,环太湖科创圈和沪宁产业创新带加快建设,苏州高新区正位于‘一圈一带’的交汇点上,为我们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提供重大机遇。”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毛伟说,高新区将重点围绕高端医疗器械和集成电路产业,发挥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加快打造一流创新集群,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放眼全市,各县级市(区)都已锚定目标,聚焦2-3个领域高水平建设一批创新集群,实现错位发展、协调联动。
“有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更有信心打造全球领先、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光纤通信先进研发及制造产业生态集群。”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豪情满怀。上月,亨通通过举办合作发展大会,与国内2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的央企国企、知名高校、大院大所,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为纽带、产业化为目标,强化国内大循环下的产业生态创新集群。崔根良说,亨通将紧紧围绕全球光纤通信全产业链和关键核心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当行业领跑者,助力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发展。
眺望新征程,数字经济鼓足风帆,创新大潮奔涌而来,集群之势蓄力勃发,托载着苏州制造这艘大船破浪前行、又稳又快,闯出一条以创新集群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苏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