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 金融房产 > 正文

银行卡在境外被“盗刷”31笔 法院判决银行赔偿损失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2020-12-02 11:01:00
人在家中坐,卡在身上带,银行卡内近5万元的存款却不翼而飞。孙女士起诉银行,主张银行对储户存款具有安全保障义务,要求银行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银行卡在境外被“盗刷”31笔 法院判决银行赔偿损失

  人在家中坐,卡在身上带,银行卡内近5万元的存款却不翼而飞。孙女士起诉银行,主张银行对储户存款具有安全保障义务,要求银行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日前,北京一中院对此案终审宣判,维持一审由银行承担全部损失及利息的判决。

  旅行回国后信用卡被盗刷

  孙女士于2019年2月春节期间赴泰国旅游,曾用银行卡在泰国某商户消费550元。2019年6月17日,银行客服致电孙女士询问近期是否出国,并称其银行卡发生了30多笔消费异常。孙女士顿感疑惑,她自2月9日回国后再未出国,涉案银行卡从未丢失,一直由其保管,银行卡密码信息也只有其本人知晓。其本人回国后更是从未使用过涉案银行卡消费、取现或查询。由于该银行卡不常使用,孙女士甚至未给该卡开通手机银行和短信提醒。孙女士接到电话后立马查询账户交易明细,这才猛然发现从泰国回来的这4个多月,该张银行卡在泰国竟发生了31笔异常消费。第二天,孙女士立即前往派出所报案,自述银行卡被盗一事,目前该案尚未侦破。

  而后,孙女士诉至法院,主张银行对储户存款应具有安全保障义务,要求银行对其被盗刷的损失予以赔付。而银行方则认为,涉案银行卡被盗刷系因孙女士在泰国境内使用时泄露密码所致,孙女士对其持有的银行卡未尽到谨慎义务,故应当由其自行承担责任。

  法院认定银行未识别出伪卡应担责

  一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银行不仅应当保证该银行卡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支付,还应当保障持卡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侵犯。结合涉案交易发生时间、地点、护照等信息,借记卡所在地时间、空间、距离等常识判断,可以认定此案涉及的借记卡交易为犯罪嫌疑人利用伪造复制的储蓄卡进行的伪卡交易,该交易行为不应对持卡人产生法律效力。银行亦未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孙女士存在泄露密码的违约行为,储户在未开通手机银行且亦未办理短信提醒业务的情况下,其对于因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导致账户内资金减少的情况是很难知晓的。

  一审法院认为,此案中,银行未能识别出伪卡,违反了保障卡内资金安全的义务,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最终判决银行赔偿孙女士全部损失近5万元本金及利息。

  该银行不服一审判决,向北京一中院提出上诉,主张涉案银行卡资金变动异常期间长达2个月,笔数多达30多笔,但是直到2019年6月18日孙女士才报案,孙女士未尽到合理谨慎注意义务。另外,尽管商业银行应当承担安全保障义务,但这种安全保障义务不能替代孙女士应当承担的妥善保管密码的基本合同义务。

  北京一中院经审理认为,结合时间、地点、空间及涉案账户曾在国际银联通报的泄密商户进行过消费的信息,诉争交易系伪造复制的储蓄卡进行的伪卡交易。孙女士的银行卡被他人复制,表明被盗刷银行卡不具有唯一的识别性,银行卡系统存在安全隐患,致使银行卡背面的磁条信息被复制且不能被辨别真伪,故银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未尽到安全保障的违约行为。银行未能证明孙女士授意第三人进行交易,以及孙女士对密码泄露存在过错。另外,孙女士在接到银行客服电话次日便采取了报案措施,银行上诉主张孙女士未尽到谨慎注意义务的意见,法院不予采信。最终,北京一中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解读

  持卡人也应加强用卡安全

  近年来,中国游客在境外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消费常态,但是随之而来的盗刷事件亦时有发生,法官针对银行卡盗刷的几个常见疑问进行解答。

  如何防范银行卡被盗刷?

  对于持卡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保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养好良好的用卡安全意识,可以通过开通余额变动短信提醒等业务,随时掌握卡内余额变动。刷卡消费过程中,严防银行卡密码外泄,输入密码时注意遮挡键盘。一旦发现银行卡被盗刷,应就近到ATM机进行查询并进行取款或吞卡操作,证明卡未离身且在本地,随后及时挂失并到公安机关报案。对于银行而言,加强保障持卡人存款安全义务的履行,努力提高并改进银行卡防伪技术,最大限度防止持卡人银行卡被盗刷。

  所有银行卡被盗刷都可以要求银行承担责任吗?

  并非所有的银行卡盗刷的损失,都由银行承担赔付责任。每位持卡人对个人银行卡和密码负有保管义务,在银行为持卡人提供了必要的安全、保密的条件下,持卡人若因自身过失造成银行卡遗失或密码泄露,从而产生的风险及损失,一般情况下则应由持卡人自行承担了。

  文/本报记者 赵加琪 通讯员 吴银娇 蒋慧

标签:

责任编辑:王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传媒智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传媒智库及其子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