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 金融房产 > 正文

一季度银行保险业数据怎么看?银保监会负责人解析

来源:人民网  作者:  2020-04-23 11:24:00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金融数据成了各方关注的重点。今日,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对一系列重要数据进行剖析,深度解析金融如何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一季度银行保险业数据怎么看?银保监会负责人深度解析

  图为中国银保监会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李彤 摄)

  人民网北京4月22日电 (张文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金融数据成了各方关注的重点。今日,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对一系列重要数据进行剖析,深度解析金融如何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谈中小企业首贷难

  一些企业为何还没及时享受帮扶举措?

  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细胞,近年来,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小企业日子并不好过,疫情冲击更是让他们雪上加霜。如何循因施策帮扶企业渡过难关成了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

  在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疫情发生以来,银保监会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金融支持。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一季度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5.93%,五家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3%,在2019年基础上进一步下降0.3个百分点。

  信用贷款方面,一季度对企业、商户和个人经营者发放的信用贷款增加2.5万亿元,增量接近去年同期的2倍。

  为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银保监会优化续贷安排,扩大续贷规模,一季度共办理续贷5768亿元,其中近九成资金投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企业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目前已对约8800多亿元贷款本息实施延期还款。

  同时,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保障产业链资金畅通。一季度末,银行业对21.8万户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日常资金周转支持,余额21.4万亿元;对29.7万户产业链上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余额5.8万亿元;对35.3万户产业链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余额9.3万亿元。

  黄洪在发布会上说,目前上述政策实施比较顺利,效果初步显现。但政策落地过程中,由于部分企业存在条件不符、对政策了解缺失、第三方担保续贷等问题,导致没能及时享受到政策支持。这也是导致小微企业首贷难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监管将继续加强政策落地工作,通过加强窗口指导、政策辅导、监测统计、总结评估等,督促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用好用足用活相关政策支持,加大银企沟通协调力度,确保政策落实不打折扣、政策效力不层层递减,不断提高企业的获得感。

  谈银行不良率上升

  不良率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疫情冲击下贷款逾期和违约情况增多,不良贷款有所增加。

  对此,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介绍,今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银行不良贷款有所上升,目前整个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是2.04%,比今年初上升了0.06个百分点。其中,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一些小微企业,餐饮、住宿等行业上升相对较快,这在银保监会的预估范围之内。

  肖远企预计,第二季度和今后一段时间银行不良贷款还会有一些上升,但是幅度不会非常大。目前,复工复产正在有序开展,监管也采取了很多对冲政策措施来缓释风险,这些措施也开始发挥效果。银行的不良贷款会有小幅上升,但是风险完全可控。

  谈保险业务增长放缓

  监管如何引导保险业发挥风险保障作用?

  黄洪在会上表示,受疫情影响,保险业务增长承压。2020年一季度显示,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是1.67万亿,同比仅增长了2.3%,增幅同比下降了13.6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增幅同比下降了7.7个百分点,人身险增幅同比下降了15.22个百分点。

  但与此同时,疫情也为保险业发展带来了有利因素。社会风险保障需求不断增加,险企大力开发推广健康险等保障性保险产品,一季度数据显示,健康险业务同比增长21.5%,信用保证保险赔付支出161亿元,同比增长50%。

  黄洪说,今年保险业虽然业务发展速度比去年同期增速有比较大放缓,但现金流状况由于业务结构的调整,现阶段状况得到了明显好转,净现金流入大幅度增加,流动性非常稳定,具备较好的抗冲击能力。

  此外,疫情推动了行业加快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转变经营模式,提升管理效率,提升科技化和线上化水平,行业竞争能力将继续提升,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险保障需求。

  银保监会也将继续引导保险业发挥保险保障作用,加大保险供给,特别是健康险方面;发挥保证保险融资增信功能,缓解小微企业资金压力;加大农业生产保障等多方面支持。

  谈经营贷流入楼市

  如何遏制资金违规流向?

  近日,深圳出现房抵经营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情况。对此,肖远企表示,监管部门已采取相应措施。

标签:

责任编辑:王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传媒智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传媒智库及其子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